首页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
“开卷有益,阅读引领青春”主题活动走进校园
昨天,作家周国平、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和北师大实验中学主办的“开卷有益,阅读引领青春”主题活动上与学生们探讨语文学习的意义、阅读在人生命中的重要作用。周国平说,语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而是让我们变成一个有根的人;语文课要学习的绝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
周国平去年发行了新书《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可以说是一份语文教改的意见书。昨天周国平从这本书的创作初衷说起,与现场的中学生们分享了他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语文课的使命有二,第一是母语学习,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周国平称在一定意义上,爱母语就是爱国。“母语是民族最重要的特征和精神纽带,中国的文化传统就保存在用母语记载的典籍里,母语让一个人有根。所以,语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而是让我们变成一个有根的人。母语学习的过程中会提高人的心灵感受能力,头脑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素质。”周国平特别指出,语文课要学习的绝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语法修辞知识要不要知道?要!但这个知识是默默领会的,没有人能靠这些知识写出好文章的,而是要把这些知识融汇在自己的血液中。知识,都有标准答案,逼迫学生猜标准答案,结果是阻碍了理解。很多时候我看着我的文章印在语文试卷上,要求写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我反正是回答不出来的。文章本身确实有一个含义,但是是朦胧的,需要你心中带着积累去阅读体验,在文本的含义和心灵的积累相结合的过程中去理解含义。”周国平主张语文考试应该是让学生们写读后感和书评。
“母语能力和人文素质,都要通过阅读培养。”面对台下的中学生观众,周国平称青春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阅读习惯和品味确立的时期,将伴随他的终生。谈到写作经验时,周国平称写作要诚实、准确、简易,他反对平时积累好词好句写作时生搬硬套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是写日记,“我第一本书发表时是41岁,但我5岁就开始写作,就是写日记。高中开始,每天不落两件事——读课外书和写日记。那时候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当作家。我之所以是我,就是有这些经历和思考,这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最后成为作家,是歪打正着。”
上一篇:无
下一篇:顾明远: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把农村教育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