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名誉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近几年来虽然城镇化发展很快,但仍有6亿农民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农村教育能够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必须重视农村教育,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全国的教育现代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农村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村是一个大概念,农村地区包括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城,而县域内又有城镇和乡村之别。
现在农村教育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是村小的存废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教育萎缩,许多孩子都去县城上学,出现了县城学校人满为患的现象,往往一个班七八十名甚至一百多名学生。而村小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一名教师一名学生的村小。
如何破解这个问题,仍然需要从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方面入手,主要是要改善村小的条件,提高村小的教育质量,使村小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与城镇中同样的优质教育。现在许多地方村小的萎缩并不是由于乡村经济社会的萎缩导致的,而是由于村小的办学条件与质量不如县城,不少有条件的家庭其家长到县城租房陪读。可见根源不是经济问题,而是质量问题。
要不要把村小建设好,有不同的意见。前几年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曾经实行并校的办法,但出现了儿童上学不便的问题,不久并校暂停。现在又出现村小儿童流失的问题,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我认为,如果乡村本身没有兼并而仍然存在的话,最好保留村小。
一是儿童能够就近上学,有家庭的照顾。虽说许多父母在外打工,父母不在身边,但家庭总有爷爷奶奶照顾,比到县城上学住宿要好。
二是村小是乡村文化的象征。有一个村小,就有有文化的教师,乡村里就有了知识、有了文化。这对乡村的建设十分重要。
村小最好建在乡村中,成为乡村的文化中心。有些村小建在乡村的边远地方,不便于儿童上学。前几年在四川凉山地区调研,发现有些小学教学点建在山头上,儿童上学要走两里山路,主要是由于那里乡村人口少而且分散,没有合适的地方建立学校,这些地区就只能因地制宜地建立村小。
建设好村小的关键问题是师资问题。村小由于地处偏僻的乡村,留不住教师。需要有一些特殊政策来吸引青年教师到乡村任教。乡村教师的工作很辛苦,当务之急就是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2015年,我们国家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乡村教师的发展受到国家和社会关注。
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留住教师。可以采取本地师范院校定向招收本地毕业生,毕业以后回家乡工作,如果在薪酬待遇上再给予优惠,可能容易留住教师。许多地方采取县城学校教师向乡村学校交流的办法,可以缓解乡村教师紧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但也并非长久之计,乡村学校必须有固定的教师,这样才能把学校办好。
其次,要提高乡村教师的业务水平。要给乡村教师更多的进修机会,除了国培计划外,可以采取城市教师与乡村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帮助乡村教师的成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乡村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总之,小规模的乡村小学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会有很大变化。但只要有乡村存在,总会有小规模的村小存在。因此需要社会各部门关注和扶植,使这些乡村的儿童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上一篇:周国平:学语文能力重于知识
下一篇:袁振国:走向2030年的教育